搜贴子 搜作者(贴子) 搜作者(回复)
宁波家教网首页 | 
社区首页 > 家长论坛 > 浏览
楼主
教学偶感

初为班主任,几分喜悦,几分苦涩,揉和一起便是几分心得。
一 体验胜于说教
笔者及同行最早也是出生于80年代,那时大家的课外游戏都是集体性,团队性的。比如说老鹰捉小鸡,挤油。每个人都能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作用,体会到游戏的乐趣。在不知不觉中,就学会了与人合作,和人相处。
然而笔者观察现在的孩子们下课后都在玩些什么呢?两人或三人,你把我推一下,我又把你推一下;要么你小偷,我警察,追跑一阵。没有其他更有意义适合众人参与的集体活动。我们都知道:意识来于生活,源于体验。在大家共同参与的活动中认识到:等待,合作,忍耐,帮助,最终演变成意识,约束成规则,形成于习惯。
我们的作用就是要给他们创造培养这种意识的机会,环境,场合,并形成一定的氛围。俗话说:教育无形。我想,这比乏味的说教,干瘪的训斥似乎效果要好些。90后的孩子自主意识都很强,我们很多老师已经感觉到,但却依然习惯性用老办法去“堵”,我想肯定会堵的水漫金山,不妨借大禹治水之法—疏导,或许会事半功倍。
二 亲身参与,融入孩子中去
以前,我们讲教书育人。老师是施体,学生是受体。而今提的是教学相长,老师,学生既同时是施体,同时又是受体。
我们老师已经习惯于用“灌输式”,“填鸭式”思维向学生布置任务,却往往忽视了以平等的心态和身体力行的行为来潜移默化孩子。
比如我们要求学生要讲究卫生,有些老师自己就十分邋遢,衣冠不整,胡子拉碴,那么不少学生肯定会“依葫芦画瓢”,即使你磨破嘴皮,恐怕也无济于事,因为“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”。
再比如很多老师都喜欢要求学生背些“唐诗”,“宋词”。但当有的学生提出让老师也背几首时,很多老师要么拿不出货,要么避重就轻,借驴下坡,要么一通训斥,试想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做,我们又如何去教育学生做到呢?
是的,让我们从固有的习惯中转变的确是件难事,正如演惯了主角而又去演配角一样。但学生却像演惯了配角现在要转来演主角,肯定欢天喜地,乐于尝试。与其被学生强迫着改变,不如试着早点尝试,早点适应。

作者:梁老师(460731)08-02-16 13:05回复此贴
1楼
梁老师说的相当到位,做老师的就是要去理解孩子,要让学生的主见表过出来,而不是一味的“教”。
作者:明老师(601080)09-08-15 20:22回复此贴
共有回复1篇 1
回复内容:
百分·宁波家教网 ©2003-2015